文字实录
太阳从依巴内玛海滩升起,科科瓦多山顶的基督雕像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俯瞰着脚下的瓜那巴拉湾。就在那里,500多年前,一次地理大发现宣告了一个新国家历史的开始。
在亚马逊河流域,原住居民遭遇了一场改变命运的际遇,非洲人被迫远渡重洋,欧洲移民一代代来到这里。这次地理发现并没有像葡萄牙航海家达迦马开辟新航路到达印度那样轰动欧洲,但是一个新的国家和民族却因此诞生,并在500年后成为世界瞩目的新兴国家。
【片名】
桑巴变奏
【字幕:里约热内卢 拉巴休闲区】
夜幕降临,巴西最具魅力的时刻到了。白天单调的大街被夜色装扮起来,越来越多的巴西人加入到狂欢之中,不分贵贱、不分长幼。喝一杯咖啡,品一杯甜酒,人们聚在一起消磨悠闲的时光。酒吧里滑动着优美的舞步,流淌着动情的音符。人们坐着,融入这种轻松的氛围;人们跳着,用身体来宣泄热情。这里云集着巴西人特有的轻松与乐观。
【字幕:萨尔盖罗桑巴舞学校】
这是巴西最火爆的民间团体─桑巴舞学校。巴西人对桑巴的热爱到底有多深刻,只有来到这里才能深切体会。舞者常常不知疲倦地跳上一整天。随着鼓点摆动的身体、伴着节奏舞动的脚尖,将巴西人把对“狂欢”的理解演绎得淋漓尽致。
今天,桑巴已经成为巴西的国粹,每一个巴西人都能唱能舞,人与桑巴合二为一。
“要演奏优美的桑巴,你需要一点点忧伤,否则就弹不出像样的桑巴。”一首家喻户晓的桑巴歌词这样描述。这份忧伤来自于数百年的殖民历史和奴隶贸易,来自于近现代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人口迁徙。
【同期:卡洛斯•莫塔 巴西音乐家】
桑巴最开始是黑奴聚在一起,讲述对家乡的思念,讲述经历的苦难过程中产生的,后来融入了欧洲的音乐元素(3008)
巴西人的这份思乡之情要从一种特别的树木讲起。它树干发红,木质坚硬,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人们把它称为“巴西木”。早在这里被称作“巴西”之前,巴西木就沿着南美洲东北海岸茁壮地生长。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率船队抵达南美大陆。这次航行,将巴西这片“受到上帝恩赐”的土地首次暴露在“饥渴”的西方新兴工业文明面前,巴西木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葡萄牙人以及后来的殖民者对巴西木趋之若鹜,大举开采。久而久之他们用巴西木的名字来命名这片土地,按照葡萄牙语的发音将它称为“巴西”,巴西木却因为海盗式的采伐濒临绝迹。
今天,只有在植物园才能寻见它的踪影。
在海上扩张的年代,巴西木、黄金、钻石和其它贵金属一经发现就被过度开发,并源源不断地运回宗主国。与此同时,从大洋另一边运过来的是为殖民者赚取财富的廉价工具——黑人奴隶。
(黑起黑落)
【字幕:萨尔瓦多】
这是巴西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殖民者掠夺巴西财富的中转站。从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这里是巴西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奴隶交易区。那段奴隶贸易的历史对萨尔瓦多影响深远。今天,这里的居民大多都是非洲后裔,他们被称作“巴西-非洲人”。
【同期:达达 “达达的微笑”餐馆经理】
我的曾祖父是非洲人,他与其他黑人奴隶坐船来到巴西(0027)
达达已经是第四代“巴西-非洲人”,作为非洲奴隶的后裔,家里生活一直很艰难,5岁就开始去别人家做帮佣。
【同期:达达 “达达的微笑”餐馆经理】
小时候没有童年的玩乐,我的母亲为庄园主干活,我住在母亲用椰子树叶做的房子里,我帮忙洗碗和干厨房里的活。(0243)
为了生活,达达跟随母亲从家乡巴伊亚州小城来到萨尔瓦多,那一年,她14岁。
【同期:达达 “达达的微笑”餐馆经理】
我当时的心愿就是快点长大,成为一名厨师,可以帮助我的母亲。我每天向上天祈祷,让我快点长大。当我来到这里那天阳光很大,但下雨了(0525)
就在那一天,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离开了人世。忍饥挨饿的达达住进了贫民窟,为了生计在贫民窟的饭店打工,很长一段时间,她在那里艰难生活。
【同期:达达 “达达的微笑”餐馆经理】
很多人都无法相信,但我相信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家饭店,我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0824)
从餐厅服务员到炉边小摊,作为巴西后裔,达达对食物拥有极高的烹饪天赋以及她对传统非洲食物的创新,让她离梦想越来越近。
【同期:达达 “达达的微笑”餐馆经理】
现在我已经是我老板的合伙人,我开始赚一些钱。对于我而言,
这是我非常宝贵的经历,转变并学会如何做一个老板(0705)
萨尔瓦多,游荡着巴西的“非洲之魂”。昔日忙碌的奴隶贸易港口早已繁华不再,只有千年不变的大海席卷着奴隶的哀叹,化作浪花无数次地拍打海岸。达达在这里生活了近30年,祖辈经历的登岸港口、奴隶监狱已经成为城市的历史遗迹。
奴隶贸易一度带来了巴西贸易的繁荣,今天,他们的后裔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巴西。
今天的萨尔瓦多,很多跟达达一样的巴西-非洲人,他们已经成为这里的主人。多种文化的融合让萨尔瓦多成为巴西极具特色的城市。而巴西,从被发现的那一天开始,欧洲人、非洲人以及后来来自全球的移民逐渐融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巴西人”。新的历史即将翻开。
(黑起黑落)
【字幕:圣保罗 独立广场】
圣保罗市区独立广场的这座雕像见证了巴西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瞬间。1822年9月7日,当时还是葡萄牙摄政王的唐•佩德罗在民众的拥戴下宣布巴西独立,巴西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在这一天戛然而止。
这是全新的开始。圣保罗逐渐成为独立后巴西的经济中心,咖啡以它独有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它将在接下来的近一个世纪成为影响全球的重要产品。
“巴西一下雨,你就买星巴克的股票”。巴西咖啡产量的丰收或者减产直接影响全球市场,股票市场中每一次因咖啡而上演的惊心动魄都可以在这里的咖啡农场找到源头。咖啡一度带给巴西经济极度的繁荣。在二十世纪初,巴西21个州就有17个出产咖啡,产量超过全球咖啡产量的50%。
【字幕 圣塞巴斯蒂奥•达•格拉玛市(Sao Sebastiao da Grama)】
拥有百年历史的圣•卡布里奥(São Cabrial)咖啡农场座落在圣保罗州,这里是巴西咖啡种植的核心地区。圣•卡布里奥农场是这里经营最好的一家。
【同期:克里斯蒂•安妮 咖啡农场经理】
一直以来他(第一代庄园主)梦想就是,在这一小片田地种植咖啡豆。当他买到这片地的时候,土地上还什么都没种(0035)
20世纪初是巴西咖啡种植的鼎盛时期,圣•卡布里奥农场很快发展起来,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塞拉•德•克拉玛(Serra da Grama)。尽管咖啡种植后来在巴西几经兴衰,但是两代农场主的苦心经营,让这个品牌今天在巴西甚至世界都颇有名气。
【同期:克里斯蒂•安妮 咖啡农场经理】
圣保罗州盛产咖啡,产量极高,而且是经济的主要来源。圣保罗州是百分之百的咖啡大州。
克里斯蒂•安妮,拥有12年咖啡农场的管理经验。除了财务管理,每天她都会去农场安排工作。这里的工人从祖父甚至曾祖父辈的时候就从事咖啡种植,咖啡带给他们丰厚的收入和丰裕的生活,对咖啡,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恩。
【同期:克里斯蒂•安妮 咖啡农场经理】
(咖啡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而且咖啡价格升升降降,咖啡生产者煎熬了很多年。即便这样,没有一个生产者放弃种植咖啡
圣保罗郊区的咖啡种子在巴西金融街结出了果实。
20世界初,咖啡经济的兴起造就了巴西的一大批富人,他们依靠咖啡赚了钱,纷纷把家搬到了保利斯塔大街。他们盖起了欧式洋楼,购买了汽车,原本荒凉的大街繁荣起来。最繁忙的时期,甚至造成了巴西最早的堵车。
【同期:卡洛斯•诺盖里 玫瑰之家经理】
当时圣保罗比较重要的家族都在保利斯塔大街建造了别墅(0537)
保利斯塔大街是咖啡盛世的象征
【字幕:圣保罗 玫瑰之家】
“玫瑰之家”,巴西金融街——保利斯塔大街上两座仅存的百年欧式建筑之一。这座融合了法国和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内部装修和摆设让人不难想像建筑的主人当年的奢华生活。这座矗立百年的建筑见证了巴西咖啡经济的衰落与兴起,也见证了巴西从咖啡王国走向多元的艰难蜕变。
【同期:法蒂玛•席尔瓦 巴西工业大学教授】
工业化初期所需的大量资源来自于咖啡产业,正是咖啡经济将巴西从咖啡出口国转变为一个工业经济国家(0940)
然而,就在巴西沉浸在咖啡带来的繁荣时,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让巴西经济瞬间陷入崩溃。
【字幕 美国华尔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突然陷入了抛售股票的狂潮之中。一天之内,股市崩盘,超过300亿美元的市值蒸发殆尽,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球。
【同期:卡洛斯•诺盖里 玫瑰之家经理】
那场危机导致美国终止从巴西进口咖啡,打压了咖啡的价格。巴西的咖啡种植者不得不烧掉成千上万吨咖啡以阻止咖啡价格进一步下跌
巴西经济因为咖啡而兴起,也因为咖啡而滑落,但是咖啡神话的破灭也给巴西经济带来重新思考的契机。
1930年,以“铁腕”著称的瓦加斯出任巴西总统。为了应对这场经济危机,巴西启动“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矿山、瀑布以及那些对国家经济十分重要的资产被逐步国有化,外国企业也在限定期限内转变为民族企业。
就这样,来自咖啡业的危机催生了巴西民族工业的发展,整个国家从此踏上了工业化道路。今天,咖啡在巴西经济中的压倒性地位已经改变。但是,圣•卡布里奥这样的咖啡庄园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活力,咖啡仍是巴西的经济支柱之一。巴西咖啡业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以及全球咖啡业发展的步伐。
【同期:佩德罗•佩雷拉 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总裁】
以前咖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现在。现在咖啡占巴西出口的7%,数目尽管庞大但与以前相比已经减少了很多(0611)
【同期:卡洛斯•诺盖里 玫瑰之家经理】
在咖啡盛世之后,圣保罗的重要地位被保留了下来,就像我说的,它很快就成为了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0649)
走过百年盛世与危机,咖啡的历史积淀下来。今天,坐在保利斯塔大街的咖啡馆喝一杯咖啡是公司白领每天的习惯,咖啡文化早已融入巴西人的生活。
【字幕 巴西利亚 三权广场】
这是首都巴西利亚的升旗仪式。
当地人对这种升旗仪式赞不绝口,因为活动举办者经常颠覆传统,为升旗仪式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一次,升旗仪式加入了“消防”的主题,整个广场就是为消防员搭建的舞台。
在巴西,直升机是常见的交通工具,用直升机完成紧急救援成为今天的压轴戏。表演落幕,伴着国歌声,286平方米的巨大国旗缓缓升起。
然而50多年前,在巴西的版图上还看不到巴西利亚这座城市。
这是一个奇迹。三年半的时间,一座新城在荒野上平地而起,成为现代化的巴西首都。它超前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赢得广泛的赞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确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座城市的背后是两个男人的故事。
1956年2月13日,一个巴西人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封面故事这样描述:身着黑西服,打着灰色领带,面色白皙的高个子男士成为今天最大的焦点,他发誓捍卫并遵守巴西共和国宪法。他是儒塞里诺•库比契克,巴西时任总统。库比契克为了加快巴西内地开发提出兴建并迁都巴西利亚,他提议49岁的奥斯卡•尼迈耶担当新首都的设计师。库比契克十分欣赏尼迈耶的曲线设计风格。
“吸引我的并不是直角。也不是坚硬的、顽固的、人为的直线条。吸引我的是自由、性感的曲线。曲线构成了全部的宇宙。一个弯曲的、爱因斯坦的宇宙。”这是尼迈耶对曲线的独到认识。巴西利亚正是尼迈耶坚守的曲线风格的极致体现。最有代表性的是巴西国会大厦。
这座28层的大楼,建筑外观如同两只大碗,左侧的参议院碗口朝下,象征“集中民意”和“议决提案”,右侧的众议院碗口朝上,象征“民主”和“广开言路”。“H”形的空中通道将其连接,意为“人本主义”。这样的设计成为世界设计史中亮丽的一页。尼迈耶将自己的建筑理想与巴西人的梦想融合在一起,成为今天的巴西象征。
巴西利亚从建成的那一天起就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城市布局形如飞机,象征巴西的启航与腾飞。就当尼迈耶主设计的新城呈现在巴西人面前的时候,库比契克带领巴西实现了“5年等于5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
库比契克延用当时在拉丁美洲盛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1968年到1974年,巴西GDP保持了年均10.9%的高速增长势头,人均GDP也很快超过1500美元,成为拉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和世界第八大经济体。
巴西利亚的建成实现了巴西西部与北部的贯通,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今天,在巴西利亚城市的最北端屹立着库比契克纪念馆,里面馆藏的不止是他和这个城市的故事,还有巴西在经济赛跑中获得的沉甸甸的奖牌。
库比契克是推动了“巴西经济奇迹”的实践家,而尼迈耶则是实现了巴西人艺术理想的造梦者。
(黑起黑落)
【资料 1973年10月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的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收回石油定价权,国际市场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一场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步子明显放慢了。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巴西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面对危机,巴西出台了第二个全国发展计划,大举推进能源、交通运输等大型国家项目建设,试图借助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这并没有让巴西经济危机得到缓解,由于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巴西开始大量借外债。
1981年到1990年的十年里,巴西GDP年均增长率只有1.3%,人均GDP出现0.7%的负增长。经济危机背后,债务危机堪忧,巴西新借入的中长期贷款为380亿美元,而同期还本付息高达390亿美元,陷入了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这个十年成为巴西历史上“失去的十年”。
这十年,社会弊端在经济衰退中暴露无遗。过快的城市化,社会公平的缺失导致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被贫民窟、暴力犯罪和绝望所包围。
巴西利亚新城里胜利的呼号还萦绕耳边,库比契克时代的“巴西奇迹”却已成为过眼云烟。在拉美这片土地上,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其它国家也遭遇了同样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一时间,“拉美病”在南美洲扩散开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衰退、高额外债成为拉美国家经济的特征。脆弱的巴西经济还被一个可怕的恶龙所包围,那就是长期困扰巴西的通货膨胀。1989年,通货膨胀率首次突破1476%,此后更如脱缰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
【同期:安娜•佩西尼 巴西卡多佐研究所员工】
每次去超市的时候,你都会看见很多贴价签的工作人员一直在贴价签,每个价签上的价格都不一样,因为商品的价格一直在变动
【同期保罗•奥利维拉 巴西投资和商业组织首席执行官】
说是在通货膨胀时期打车比坐公交更便宜,坐公交是上车的时候付钱,而打车是在下车的时候付钱,这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就已经足够省下钱了
1038%,这是1988年巴西的通货膨胀率,1993年却已经达到2489%,在这5年时间里巴西推出了三种货币,但是全部宣告作废。人们在发薪日排起长队买东西,否则第二天物价就会上涨一倍以上。对巴西来说,这是一段漫长的、炼狱般的日子。改变这个困局,巴西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黑起黑落)
费尔南多•卡多佐,巴西前任总统,巴西最著名的“雷亚尔计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巴西人认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巴西奇迹”。
【同期:费尔南多•卡多佐 巴西前总统】
政府对于本身经济情况无法评判,不知道经济的增长状况,所以是个非常混乱的年代(0749)
为挽救巴西经济,时任财政部长的卡多佐着手推行雷亚尔计划。
但是,雷亚尔计划预计7月推出,而巴西大选10月即将拉开帷幕,为了推行雷亚尔计划,时任财政部长的卡多佐加入总统竞选行列。但是情况并不乐观。
反对党候选人卢拉拥有四成的支持率,而并不擅长选举的卡多佐举办选举餐会时只有寥寥几人出席。有人担心,如果卢拉获胜,雷亚尔计划很可能在执行后三个月宣告作废。
但是卡多佐有自己的主意。1994年7月17日,巴西夺得第十五届世界杯冠军,如履薄冰的雷亚尔计划借势推出。
卡多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少公共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实现财政平衡。紧接着是稳定货币币值,这是雷亚尔计划的关键所在。为此,在原有货币体制之外,引入“实际价值单位”(URV)的新的经济指数。
【同期:费尔南多•卡多佐 巴西前总统】
所有商品会标注两个价格,一个是经济指数(URV)价格,另一个是当时货币(Cruzeiro Novo)的价格,后来人们发现当时货币名的价格不断上升,而经济指数(URV)的价格却不变
这种价格与价值一致的“经济指数”被推广到商业活动计价和工资支付中,逐步替代旧货币。
【同期:费尔南多•卡多佐 巴西前总统】
这持续了大约三四个月,让人们了解即将推出的新货币的意义
最后,新货币雷亚尔出炉,并替代“经济指数”,雷亚尔计划的成果逐渐显现出来。巴西的通货膨胀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人们手上的货币成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可以丢到垃圾桶的废纸。
1994年三月,通货膨胀率是45%,九月,物价只上升百分之一,人们对卡多佐的热度和热气球一样狂飙。十月,卡多佐拿下了五成四的票,竞争对手卢拉只拿下了两成多。当卡多佐出现在竞选台上的时候,对他狂热支持的民众甚至请他在雷亚尔上面签名。
卡多佐成了总统,巴西的“雷亚尔总统”。
【同期:费尔南多•卡多佐 巴西前总统】
雷亚尔计划是巴西经济稳定和腾飞的基础(1649)
无论是库比契克还是卡多佐,巴西,在每一个危难的时刻都有人挺身担当,用乐观化解悲观,用前行代替彷徨。这就是巴西力量。
费尔南多•卡多佐因为雷亚尔计划而名声大震,1995到2002年连续担任巴西两任总统。这位出身于巴西圣保罗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拯救了巴西经济,而此时巴西面临另一个严峻的局面,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资金匮乏,债务缠身的政府再也背不动这些庞大的国有企业了。
1997年5月6日,里约热内卢证券交易所成为巴西人关注的焦点,一些愤怒的民众聚集到这里抗议示威。这一天,巴西政府在这里公开拍卖国有企业淡水河谷公司。
这家成立于1942年的国有企业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生产企业,是当时巴西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但是,却最终没有逃脱被卖掉的命运。
【同期:马定思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执行董事】
我认为巴西当时面临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跟现在欧洲一些国家面临的问题很相似。巨额赤字,巨额债务,私有化是医治这些问题的良药。
公开拍卖的结果是,以多家私人企业和银行组成的“巴西联营体”以33.4亿雷亚尔的价格买下了淡水河谷公司41.7%的股份,成为这家采矿企业新的控股者。此时,巴西已经有48家国有企业被拍卖,淡水河谷公司是这些企业里面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赢利性国有企业。
【同期:爱迪生•劳包 巴西能源部部长】
当时有人支持我们私有化的政策,也有人指责我们把一些重要的资产卖给了外国企业,但我们政府以坚定的决心,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3353)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都难以隐藏这样的事实:巴西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资金匮乏;债务和赤字缠身的政府再也背不动这些庞大的国有企业了。最终,卡多佐政府将价值900多亿美元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包括淡水河谷公司这样的大型工矿企业,电信、电力和铁路,以及大部分州政府拥有的银行。
【同期:弗雷德里克•科拉多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总裁】
我认为在私有化改革以后,巴西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开始有了财政盈余,消除了赤字,政府可以集中精力在教育、健康、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2002年,经过5年的时间,淡水河谷私有化正式完成,开始在纽约、圣保罗和马德里三地上市。在巴西政府推行私有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大量涌入巴西。
今天,里约热内卢最繁忙的大街上跨国公司林立,淡水河谷总部就在这里,它已经成为一家在世界铁矿石市场享有充分话语权的巨型企业。
【同期:卢西阿诺•科蒂尼奥 巴西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银行行长】
只有新资本和新投资的进入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2600)
【同期:费尔南德•卡多佐 巴西前总统】
那时候吸引到很多的投资,外国投资,本国投资,政府投资等,使得我们的经济趋于平衡(2229)
私有化帮助政府卸下了沉重的债务和赤字包袱。巴西向外国投资者打开了大门。(特效1212秒:图示)1996年,巴西吸引外资95亿美元,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推动着巴西经济走出经济困境。1997年,巴西的通胀率下降到了4.3%。
大病初愈的巴西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黑起黑落)
2002年,卡多佐卸任总统职务。尽管此时的巴西仍然面临贫富分化的严重问题,尽管医疗保障、教育、住房和就业等社会不公现象仍待解决,然而卡多佐的改革将巴西经济带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结束了一个混乱的终点,开启了一个腾飞的起点。卡多佐个人则毫无悬念地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
【资料:2002年巴西总统大选】
2002年,左翼政治家卡多佐曾经的竞争对手卢拉赢得了总统大选。卢拉出身贫寒,只接受过小学教育。他和来自将军世家、身为著名学者的卡多佐,天差地别。
【同期:费尔南多•卡多佐 巴西前总统】
我跟卢拉很熟,他不是一个故步自封、顽固守旧的人,对他来说,表面上立场不变,但实际立场改变并不是件难事(2154)
谁也没有想到,曾经极力反对雷亚尔计划和私有化的卢拉延续了卡多佐的经济政策,并辅以社会发展的庞大计划,梦想实现巴西经济发展与民生的共同进步。
【同期:迪尔玛•罗塞夫 巴西总统】
我想说的是,我个人非常非常热爱卢拉总统(2821)
2011年1月1日,在贫民总统卢拉之后,巴西迎来了第一位女总统迪尔玛•罗塞夫。这个曾经与卢拉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政治家在继卡多佐和卢拉之后,她以恢复并发展巴西经济作为主要的执政思路。今天,她是巴西的导航员。
【尾声】
【字幕 里约热内卢】
里约热内卢沙滩,有人将它比作古希腊人的集市,是诠释民主和平等的地方。无论是政治家还是街头艺人在这里,都享受着同样的悠闲时光。这就是巴西的生活态度:自由、包容。
2012年,建筑师尼迈耶已经105岁高龄,他仍然活跃在巴西的建筑舞台上。在这位老人眼中,正是这种心态让巴西度过道道难关。
今天,达达和父辈的经历截然不同,她已经是三家饭店的老板。厨房里的快乐洗去了孩童时候的忧伤。更多像达达这样的人在巴西这片自由的经济沃土中茁壮成长。
无论是尼迈耶还是达达都在佐证着:一个快速发展、深深融入世界、包容世界的巴西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站立在世界的舞台上。这是巴西经济起飞的时候,也是巴西展现新的面貌的时候。
- 彭丽媛最新单曲《永远在一起》
- 习近平献花 保镖跟着车跑
- 纳米纱窗:99%高效过滤雾霾
- 习近平全国人大闭幕会上讲话谈中国梦
- 傅海棠:猜底不猜顶 期货的本质是现货
- KTV包厢藏色情表演淫秽游戏及裸陪被查
- 骨灰级炒手如何炒单
- 朱炜明:挖掘低价重组股
- 专访平安保险皇后 MDRT中国区主席叶云燕
- 葛定臣:高频交易需学会看菜吃饭